不合理的价额?简陋的设计?或许都是助听器“流行”不起来的原因 本文部分资料摘自《好奇心日报》 自从助听器被发明以来,人们对它的看法似乎就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年来,尽管听力学家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整个听力行业似乎仍在踌躇。 但现在正在发生改变,那些你印象里认为的助听器,现在变得越来越好看了。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驱动,在助听器的外形和创意设计方面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在刚刚结束的2016德国听力学年会EUHA上,丹麦著名助听器品牌奥迪康母公司WDH集团旗下的博瑞峰特别展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创意,比如把助听器做成耳钉,据说,这项设计受到了女性的百分百热捧。
博瑞峰展区 助听器?耳钉?它们居然在一起了?(图片来自奥迪康) 无独有偶,这并不是助听器外形的第一次创新。这款名为 El-Egance 的助听器,有着珠宝一样的闪亮外形,这种助听器的外壳全部都是用银来订做的。设备包括一套可以用来充电的盒子,还有一个声音处理器,以及一对可以调节音量的“戒指”组成。它的设计师是 Ryan Kirkpatrick,他说,“这款助听器可以让使用它的人变得更优雅”。 更有颠覆性的设计,索性完全抛弃了助听器传统的思维禁锢,比如由 Mads Hindhede 设计的这款名为 BabelFisk 的助听器并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助听设备,因为它没有传统的声音处理器,而是通过把声音转换成文字投射到眼镜上,来实现“助听”这一功能。 据介绍,这款设备内置声音识别系统,并且还有两个用于判定声音方位的微型软件。BabelFisk 从周围的环境中搜集声音并进行识别,再通过其内部的电脑系统,迅速地将声音转换成文字,呈现到镜片上。另外,BabelFisk 在外观设计上走的是复古风,相当简洁。 而助听器设计的最传统的思维也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早在2012年,来自 Nicholas Marks 的这款 PressureAID 新概念助听器有着蓝牙耳机一样的时尚外观。另外,它还具备了防水功能,由于整个助听器的入耳部位都有一层特质的膜层,能使得它在耳道内不会轻易滑动。这样一来,那些听力障碍者们就可以戴着助听器进行极限运动了。 助听器不仅是听力辅助设备,也是高科技产品的一员,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呼吁,人们开始重视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 自1952年的老式盒式助听器以229.5美元的价格出现至今,60多年过去了,这个行业的市场普及率和社会认知度仍然很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能帮助有听力损失的人获得助听设备。 如同视力障碍者需要佩戴眼镜一样。助听器对于听力损失者来说,也是“刚需品”,然而,社会对助听器的认知仍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共有 3.6 亿人正在遭受听力受损的折磨。在这些听力障碍者里面,仅仅只有 1300 万人有自己的听力辅助设备,并且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于发达国家。即便是在美国,三千万有听力障碍的人群中,高达 86% 的人没有任何听力辅助设备。助听器,依然是只属于少数人的东西。 也正因为许多人对于助听器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而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和听力受损患病率又在不断增加。助听器市场被认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在报告中指出,在 2013 年,全球助听器市场已经达到了 51.05 亿美元的规模。到 2020 年,这个数字有望达到 69.13 亿美元。其中,助听器的市场普及率快速增长,以及对于更美观的助听器的需求,则是助听器市场的两个突出趋势。 助听器市场是一片蓝海。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助听器都还是流行不起来? 在美国,助听器的平均价格为 4700 美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个助听器,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过程。传统的盒式助听器早已被淘汰,现在的助听器基本上都是全数字化的,因而它的成本价也就更高。这种助听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芯片的质量,更高级的芯片往往拥有更高清的信号输入,更好的信号整合处理能力、降噪能力以及言语定位能力。 不过,也有句行话说,“三分靠设备,七分靠验配”。最好的助听器生产商之一,Starkey 的首席营销官 Chris McCormick 也说过,“助听器不同于眼镜,你戴上就能用”。在购买助听器的过程中,验配师的调机技术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而,购买助听器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次性消费行为,它还包括了来自验配师所提供的服务过程。 在全球助听器市场上,有比较知名的六大品牌:瑞声达 ReSound、西门子(西万拓) Siemens、斯达克 Starkey、峰力 Phonak、奥迪康 Oticon、唯听 Widex。它们一共占据了整个市场约 95% 的份额。 一个制造成本为 250 美元的助听器,厂家卖给零售商的价格可能是 1000 美元。因为其中包括了研发、市场调研、推广的费用,还有将近一半的利润。而这个 1000 美元的助听器,可能零售商的标价会高达 3000 美元。助听器的高昂的价格里面,还承担着来自验配机构的店铺运营成本以及验配师本人的工资。 不过,在中国,有些听力中心正在改变这种传统的验配模式,爱耳时代就是一站式听力学服务体系的先行者,在实践中,将前端的听力学检查、干预、再到后期的听力评估,每一步都有国际标准化的引导,甚至包括不同时期的康复建议,人生规划等等富有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服务开创了全新的听力学服务模式。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听力受损和视力受损并没有什么差别。助听器的“罕见性”却让它不像眼镜那样容易被人接受。人们看到助听器的使用者,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打量,甚至询问。这样一来,对于听力障碍者来说,因为听力受损而佩戴助听器就变成了一件多少有些为难的事情。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即便存在听力障碍,也会选择不去接受助听器的辅助,或者尽可能地进行遮挡。 助听器外形的发展开始向隐形化倾斜,尽可能地将助听器做小,或者就像是蓝牙耳机、眼镜,以及其它各种外观炫酷的助听器,也许能够消除助听器给人带来的尴尬,也会推动听力行业在社会的发展。
类似耳洞环,专为朋克发烧友设计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