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在线专访:国内首部听障自拍电影 《声边》剧组——那些为梦想存在的人-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听力在线专访:国内首部听障自拍电影 《声边》剧组——那些为梦想存在的人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7-04-28

 

导语

这是国内首部听障人士自己拍的微电影

他们在讲述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


这是一群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

虽然他们听不到 但是依然充满活力

依然对生活对世界有着自己的解读

他们是上海戏剧学院专升本2012级艺术设计听障班


他们有一个梦想

期许着用他们的智慧

创作一部真实描述聋人的生存、情感、伦理需求与现状的微电影


这是一部用细节讲故事的微电影

没有一个画面在讲道理  

您听不到说教  看不到煽情

却被他们谦卑的姿态和顽强的人生所感动

影片将会呈现健听人从未想过的尴尬...


中国听力在线对《声边》剧组主创人员进行了专访,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听障群体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

预告:想知道听障人自己拍电影会面对什么事情吗?

震惊中外的《千手观音》首次出演真的是在05年春晚吗?


更多拍摄惊喜等您...




影片简介:

《声边》是国内首部听障人士自己拍的电影。故事取材于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徐汇区业余大学合办的“艺术设计”专业首届专升本特教毕业生的真实生活,以“呼吁聋健人群无界融合”为主题,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主旋律公益微电影。听障学生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听障群体,更多地给予听障人士公平的生存机会。


我们在他们的身边,他们也在我们的身边...

听力在线带您走进梦想背后的故事!




吕晓燕(饰演一位听障孩子的母亲,《千手观音》舞者之一)

如果我能听得见,我想开一间舞蹈教室,有一群热爱舞蹈的孩子环绕身旁。

在《声边》中,我饰演的是一位听障孩子的母亲,是一位爱孩子的健听人。它给了我勇气去融入社会。


问:您是一名舞者,曾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是您最美丽的语言,我们相信您一定为此付出了很多,可以跟大家说说当时排演千手观音的故事吗?

答:大家知道千手观音是一个群舞,讲究动作的整齐划一和协调,但由于我们都是聋人,根本听不到音乐。所以如何跟上拍子,不掉队对一开始刚开始排练这个舞蹈的我来说,非常有压力。所幸我们当时的老师一遍遍鼓励我们,陪着我们一遍遍磨合,也加上我自己的不懈坚持,后来和整个团队的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也最终呈现给了大家2005年春晚的那个效果。其实千手观音首次公众亮相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上,当时也是作为中国八分钟的代表作品,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当晚的演出效果非常震撼,我家人也隔着时差收看了直播。表演结束后,我父母和妹妹也通过手机短信向我表达了祝贺。其实正是这次演出的成功,我们后来才有幸收到了春晚筹备组的邀请,才有了2005年春晚观众最受欢迎的节目。


问:您曾说过,您希望创办一个舞蹈教室,但最大的障碍的无法与学生沟通,但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您希望自己的舞蹈学校是怎样的呢?

答:我希望这个教室可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任何喜爱舞蹈的,哪怕不是健全人,都可以在这个教室接受这么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让大家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所有爱好舞蹈的残疾人朋友能够美梦成真。


   问:最想跟听障者说些什么呢?

  答:有句话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如果上帝向你开闭了一道门,就一定会开启另一扇窗。对于我们来说,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不幸失聪,但这样的困境不应该成为大家消极堕落的理由,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说不定可以收获更美的人生。


问:您在电影里饰演一名健听妈妈,您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感受吗?会觉得困难吗?

答:其实这个孩子的处境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因为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同龄人的排挤和不理解,我都经历过,而且现在我已身为人母,作为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天性之爱也能体会,所以这个角色我还是蛮喜欢的,也能理解。



郑小三(场务、剧照摄影、制片执行助理)

如果我能听得见,我想大胆告诉同事我的想法,就能更有自信地展示我的作品。

在《声边》中,我是场务、剧照摄影、制片执行助理,还客串了一位外卖男孩,让我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问:您现在是一位优秀的3D游戏角色设计师,视觉设计是您的语言,您认为听障群体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对听障群体有没有好的就业或学习专业的建议?

答:说说我的求职经历吧。我通常会在简历上写清楚“聋人求职”和手机号后面写了(发短信)或者电子邮箱,我也尝试了投递一百多份简历及附件个人作品,但是还是有不少家公司都是直接打电话给我,因为我们听障无法接电话和他们沟通,所以失去了很多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几家公司收到作品后,会由HR回复一封很平常的邮件,类似于感谢你选择我们公司,请等我们的回复之类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样的情况几乎是所有听障毕业生都面临的,听障毕业生寻找实习和就业岗位明显比较困难。徐汇区业余大学也尝试过向相关几家公司推荐我们的优秀毕业生,告诉他们现在沟通途径有很多,听障生可以用纸笔、短信,QQ都来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很多公司都表示,这些听障生虽有残疾,但工作认真、聪明有悟性。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通过半年的实习和试用,我在这期间很认真,很努力地工作。终于等到了一份正式的录用合,那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我希望给听障生开设的专业要多一点, 目前好多听障生对设计类,动漫,画画,计算机不感兴趣,就业不太理想。所以增加多几个专业,比如糕点,厨师 ,西点,咖啡等等。


   问:您在这部电影里身兼多职,场务,剧照摄影,制片执行助理,还饰演外卖男孩,请问您对这些职务中最难的是哪个?难在哪里?

答:没有太大的难处,就是要用心,因为拍摄现场每个人都很忙,有自己的工作,不会有老师特别陪在你身边,一步步的教你做什么。比如摄像机要换角度了,就要有人立马上去铺设轨道等等,这些都不会有人来特别跟你说,要眼里有活,要积极主动,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那几天,我每天早上都是3点多起来,和制片助理一起帮所有剧组成员准备好早餐,分发对讲机,大家4点左右都集合开始准备一天的拍摄,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问:您希望对社会企业招聘说些什么?

答:我作为是一名3D游戏美术师的听障人士,和一些听障大学毕业生一样,学习的技能不少,包括平面设计、图文排版、原画设计、3D建模、摄影等多个种类。这些听障毕业他们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沟通、理解困难,渴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们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只想证明我们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听障学生在很努力地做事,希望能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我希望呼吁社会给予听障群体更多关注,了解进而认可听障生的职业能力,更希望规模较大的企业把一定环节的设计任务剥离出来,提供切实的就业、实习机会给听障生。也很感谢学校在毕业季组织和策划听障毕业季联展,让更多人看到听障的价值。



陈扬(摄影师)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人,但有一点不足——我听不见声音,不能说话。所以,我借由手中的相机说出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问:您是一位非常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男孩,您用相机和摄影机说出了自己的语言,可以谈谈您和摄影的故事吗?

   答:从前我也没想过今天的自己会如此痴迷摄影,因为我是听障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出来。不像健听人能做飞行时、医生等等。但是当我看到一些摄影师的作品,自己开始学着用眼睛去发掘世界的美,因为摄影是不需要听力也不需要说话的。只需要用心和眼睛去感受世界,渐渐的,相机成为了我与他人沟通的桥梁,我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生活,从尝试到热爱到痴迷。感觉越来越喜欢。现在,但凡有摄影活动和比赛,我都会去尝试去参与,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的每一次拍摄都是在表述我的世界观并讲述真实的故事。我想与读者们细细分享我目前的工作状态,并进一步讲述我在摄影时的心理感受。


   问:这个世界有很多色彩,相信您一定可以发现与众不同的色彩,您在曾经的摄影工作的过程中是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答:记得我第一次加入一家公司,做一个商业摄影。其实我第一次拍产品。拍产品的布光我基本也学会了。而且是颜色和实物的产品又偏色很大。也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处理。尤其是入门机和高级机不一样。因为入门没有“K”色温。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处理。也是说我很少学到这个。但是高级机也有“K”色温。一切都能调整。很方便使用功能。但是机子就是单位的。解决什么都不行。老板请了一个专业摄影老师来专门请教我入门怎么调整白平衡。解决就是靠一张白卡出设置定义器材能拍出很准的色温。学到这种东西了。除了美感,沟通,配合小道具,都是找专门老师联系来解决。而且也麻烦了老师谢谢对我指教。


   问:如果有一天,您可以拥有您自己的摄影展,您最希望展示哪张照片,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答:《孤老生活》故事是自己的孩子远地打工,没有时间回来照顾她,而她年龄大了,只有一个人自己的生活。



黄晓琳(饰演一位健全的母亲)

我是一名无声歌者,想用歌曲安放我的声音,如果我能听得见,我想自信地唱歌,想聆听我爱的音乐,也能教孩子喊一声‘妈妈’。

在《声边》中,借助配音的帮助,我饰演一位能亲口叫孩子回家吃饭的母亲,这也算是成全了我的心愿。


  问:您说您是一名无声歌者,想用歌曲安放您的声音。我们知道对于听障者来说,唱歌是多么困难的事,您愿意说说您与唱歌的故事吗?

   我渴望能像健全人那样拥有听力,能轻松自如的进行言语交流,可无声世界无情辗压过我年轻的人生。2012年我无意发现了唱吧软件,喜欢唱歌,喜欢音乐的我如获至宝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唱歌之旅。最初的唱吧之旅,换来的是嘲讽,冷落和不理解,但坚强的我,凭着自己的理想,渐渐地换来了他人的肯定和支持,理解,也让自己倍感信心,于20129月在唱吧上传自己的第一首歌《一眼万年》。凡事开口发声难,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和自己比下去,,默默的耕耘,总能看到收获,在唱吧的两年时间里,我结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爱歌者,他们鼓励支持陪伴着我走过每一个有声世界的日子,并一齐成功演绎大合唱《大中国》及《明天会更好》。而后和唱吧朋友带领一起走进爱唱软件,爱唱的现场演绎,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健全人的差距,更深深刺激着我要咬好每一个字,唱好每一个音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爱唱上传属于自己的歌-《你是我的耳》...


   问:您在电影中饰演一位健全者的母亲,在剧中亲口叫孩子回家,我们希望您的歌声为更多人所听到,为更多人所接纳,为更多人所喜欢,如果有一个机会邀请您站上大舞台,您愿意向世人放声歌唱吗?会唱什么歌?

答:登台演出一直是自己从小的梦想,加入自己的梦想能实现,我会用万分激情投入到演唱中去,希望无声世界里也有美妙的声音,让世界听见我的声音,属于我的歌《你是我的耳》能唱出听障者的心声,在舞台上我会表演手语和演唱《感恩的心》送给父母及一直支持我的亲朋好友。



《声边》导演、剪辑师毛昱


  问:导演您好,这部电影的名字“声边”是什么意思,这个名字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当时怎么就决定拍摄这样一部电影?

  答:声边原是从身边音译过来,原指是我们身边的残障人,我们在他们的身边,他们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里面包含着大通和谐的一个概念。


  问:您在导演这部电影遇到过哪些困难吗,您是如何解决的?

  答:这也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算是我的处女作。困难有很多,拍摄电影有非常多的困难,人员,场地,器材等等。虽然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保持着一个坚持自我,不忘初心(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摄好)这样一个信念,有太多的人来帮助我们一起完成这个戏,所有的困难最后都一一化解。我认为我们这部电影是幸运的。


   问:回想一下您第一次与听障生接触是什么场景,您当时有什么想法?

答:第一和听障生见面是我们听取他们说故事原型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感觉和以往不一样,因为我们自我介绍的时候,他们都是看着旁边的手语翻译而没有人在看我说话,这第一次让我有点不适应(正常视听都是我说话你看着我的眼睛或者嘴巴)。后来我开始听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我们希望能从他们的小情景里发现可以成为电影故事的点。

一开始我的出发点是想这个故事怎么说能让人感动,往往一开始就从人物悲剧的角度去想他们,我想所有的健全人在没有和他们接触之前都会这么理解,慢慢我发现,他们身上没有我们认为的那种个人悲观情绪,反而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他们乐观,积极,年轻,励志,他们除了不能说话(有的是说不清楚),和我的同龄人,同学,邻居没有什么不一样。在人群当中,你根本分辨不出谁是正常人谁是听障者。我们也不应该用我们理解中听障者的视角去看待他们,应该放下自己健全人的身段,去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



《声边》制片人蒋颖

  问:您是怎样想起制作这样一部电影的?

   答:这部电影是来源于一门课程,是由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办学的听障生专升本的微电影创制课。20145月开始,学生首次接触了与微电影相关的包括理论。表演、导演、图片和视频蒙太奇,视频剪辑等课程。在同年6月课程结束后,全班同学共同提出夙愿,希望拍摄一部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电影,没有煽情没有怜悯,而是将他们最积极阳光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2014年9月暑假结束,两所学校联合徐汇区残联、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一起开始了艰难的创作和筹备阶段。


   问:创作阶段最困难的是什么?

  答:我不是编剧,但因为我是这个听障班的班主任,所以从课程的开始到筹备到后期我都全程参与。

从影片角度来说,剧本的确定就用了整整两个月。因为我们希望从学生本身来挖掘,而非由专业的编剧老师编写剧本,还原听障生生活的真实性。编剧课刚开始的时候,每位同学都会有一定的创作,但是缺乏可拍性课真实性,这使剧本到达了一个瓶颈,为此,还专门邀请了毛昱导演,林丰监制等一起进课程,启发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从中挖掘并升华。

从制片的角度讲,筹备初期的资金是最大的问题,电影的制作成本很高,但令我最感动的是,这次所有的主创人员和拍摄人员,都是义务的,拍摄阶段从演员到摄制组等等所有工作人员达100人次,他们唯一的报酬,是所有听障学生的真诚感谢。而一些设备、场景的租赁,也因为听说是完成听障大学生的电影梦,而变得特别的顺利。


  问:影片进展到现在的后期制作,您现在最想对社会表达的是什么?

  答:我们制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希望社会给予听障人士,乃至整个残疾人群体的,不仅仅的一次两次的公益活动,也不仅仅的一次两次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真正的接纳他们,让他们成为我们身边的一员,给予他们平等的生存的机会。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