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让机器人给你做耳蜗植入术么-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你敢让机器人给你做耳蜗植入术么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7-03-20

 

人工耳蜗植入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与外界围观群众的想象不同,人工耳蜗植入术并非开颅手术,通俗来说,这个手术大多数患者所流的血比乙肝检查所抽的血都要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时代正在向以机器人为主导独立完成耳蜗植入的时代迈进。

医生操纵机器人手术场景


《Science Robotics》杂志披露,一种新的手术机器人正在走向手术台,这款设备会以微小的开口钻进颞骨,并通过前端骨钻进行磨床,传送带再将植入体送入手术区域,并插入电极。研究人员称,他们研发的机器人可以辅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并且在今后不断的升级中使其功能更强大,与传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同(此类机器人通常擅长分析手术区域结构或透视作业),这种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完成手术。


研究认为,由于每个耳外科医生的操作方式或多或少都有些许不同,人才技术培养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机器人则可以把标准统一化,通过前期数据录入,患者的颅骨情况和身体情况全部进入系统分析,并和数据库内所有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出最佳手术方案。研究人员甚至认为,他们可以将全球所有顶尖的耳科手术专家的手术数据和思考方法都录入系统,甚至那些已故的医学泰斗的患者数据,这样患者相当于得到了数千名耳科大师的会诊。


机器人手术模拟


现有手术机器人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手术标准化应用于不同的个体情况,比如人工耳蜗手术中的磨骨,每个医生的手法和思路都有不同,这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有些经验对患者有利,有些经验让患者吃亏,而形成标准化,则可以集合以往全球所有手术的经验进行最优选择。但问题在于,怎么用在个体上呢。比起医生,患者个体差异更大,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量,有些患者有耳蜗骨化,有些患者有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有些患者则有耳蜗畸形,这对机器人分析患者个体情况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尽管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搜罗全球顶级手术大师应对这些情况的思维和方案,但能否根据实际情况顺利实施仍是一个难题。


以往,我们认为机器人只能根据程式或设定好的思维来思考,而去年风靡全球的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及其升级版“Master”的出现则宣告机器人进入独立思考时代,至今尚未有人类棋手可以匹敌。一个最优秀的人类棋手,一天不吃不喝不睡,也不过只能积累20盘棋左右的经验,而一个Master围棋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仅仅5小时就可复盘220万次,这几乎是一名普通棋手20辈子的经验。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而医学机器人也是如此,能够在短短的几小时里完成一名医生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能把全球耳科大师的数据装进系统数据库。


尽管机器人技术如此令人惊叹,但仍饱受质疑,因为仍有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其中大部分倒不是说机器人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而是在监管机制上仍处于模糊不清的地界。假如机器人手术系统遭遇黑客入侵,机器故障,系统逻辑错乱等不可预知的问题,医生该如何应对,显然,医生并非人工智能专家,一旦发生问题,医生就需要接手完成接下来的手术,但责任该如何划分,医生?机器人的制造方or工程师?医院?恐怕这些问题无法在一时半会儿解决。


医生操纵机器人手术场景


目前,大多数医学手术机器人都是医生进行手术的辅助,也就是说都是由医生来操作的。而根据《Science Robotics》认为,手术机器人应根据自动化水平完成0级(遥控机器人)至5级(独立完成手术的全自动机器人)的分类,最终目标是达到第5级,让机器人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这个想法受到国际伦理委员会的质疑,也受到大众对安全考量的担忧。


大多数人认为,机器人必须受到人类监管,人类需向机器人下达指示,而机器人也需对人类绝对服从。随着现代耳科手术的发展,耳科医生已经把手术机器人作为一个精准化的工具来使用了。


虽然机器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能大幅度减小植入成本(包括医生成本),但另一个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患者敢让机器人来执行手术吗?这可比说服乘客乘坐自动驾驶汽车难多了。


有关研究认为,说服患者将是很大的难题,况且当人们密切关注此事时,一些很小的问题将会被放大化。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人机磨合期甚至能长达50年。从目前情况上来看,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去年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AlphaGo百密一疏,在对垒中出现了一个小bug,虽然仅0.3秒就得到了修复,但若在手术机器人上又当如何?

从某种程度来说,人工耳蜗也是机器人的一种,由机器人完成机器人的植入,从目前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正所谓无影灯下无小事,此时即便有能独立执行人工耳蜗手术的机器人问世,但投入市场却仍为时尚远。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