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风险,可能就藏在你平时不大注意的“老了都这样”里!-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老年痴呆的风险,可能就藏在你平时不大注意的“老了都这样”里!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6-09-14

 


据《中国时报》报道,近期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台湾60岁以上听损者竟占75%,已成为高龄者最常见疾病之一。




“奇怪,老妈怎么最近看电视声音越开越大,叫她也不答应,反应变迟钝,孙女叫她也不理?”这是很多台湾中老年长辈经常会发生的事,已成为高龄人群常见疾病。国外研究更指出,老年性听力损失与失智症具有关联性,由于听力受损者在生活中容易焦虑,不愿与旁人互动,导致失智症发生几率比健听同龄人群平均高4成。


失智症是什么?

失智症的叫法在台湾比较多,中国大陆又称痴呆症,香港亦称脑退化症。




为何老年痴呆与听力有关?


一般认为,老年性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并且并非年老时才会发生,由于内耳耳蜗或听神经出现退化,导致感音功能变差。内耳毛细胞负责感知声音和解析,但由于细胞因老化或噪音、疾病影响过度受损,这种情况是无法复原的,造成中老年人与他人沟通困难,甚至造成他人误解,影响社交能力,情绪低落,最后有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诱发失智。研究指出,老年听力损失人群的失智比例比同龄听力正常人群平均高出4成,并且智力衰退程度与听力退化程度成正比。大多数原本听力正常的人从45岁开始就开始出现轻度听力损失。




老人难以发现早期听力损失?


这是大多数人感到困扰的问题,很多人在听力下降后的第一反应是可以通过吃药打针等方式恢复失去的听力。然而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自然老化现象,很难通过治疗解决。在此大背景下,很多人选择听之任之,以至于听力损失逐渐加重,直到影响生活时才去“买”助听器,而听力学的大众科普不像视力或口腔那样普及,很容易陷入信息混乱的漩涡里。


99.9%的人都不太在意早期的听力损失。由于人类言语声多以低音域为主,而大多人的听力损失是高频先行退化,因此几乎感受不到,又没有定期检查听力的习惯,所以听力损失更多的是无形地在侵害听力,当我们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建议45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听损越来越重。




听力下降没关系吗?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有听力损失是自然现象,无需治疗或干预,这种说法来自大中华圈各民族共有的忌疾讳医的传统。但是一旦等到听力下降严重导致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时,往往都已经拖了5年以上。此时言语辨析能力已经变差,而长期听力损失未干预病情拖延8年以上,智力也会可能跟着衰退,听力受损程度越大,智力衰退幅度也越大。


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与视觉,感觉一样重要,然而却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听力损失不仅仅是生理层次的问题,更容易影响社交及人际关系。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出现听力损失,比如常听不清他人话语,听不清电话声音,电视声越开越大,或耳鸣、失眠越来越频繁,请尽快验配助听器,接受听力干预,及早治疗才能避免听力持续恶化,从而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失智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