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用看的,那要如何培养听的习惯?-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孩子喜欢用看的,那要如何培养听的习惯?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6-06-02

 


本文是爱耳君学习台湾听觉口语师Delia的Blogger《会说话的孩子们》的学习笔记,在此分享给大家。


很多家长都和爱耳君提起过,比起听,孩子更喜欢看(尤其是一些听力损失较重的孩子)。其实通过“看”来学习“听”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有时候会有不好的习惯,孩子会觉得既然看就能理解内容就懒得去听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聆听的习惯呢?

对此,台湾听觉口语师Delia认为,在助听干预后,听力康复主要是通过训练来锻炼孩子的大脑学习能力(注意,是孩子的大脑,而不是孩子),告诉大脑“自己的听觉功能可以使用哦”。这种说法虽然很“卡哇伊”,但是确实有相应的道理。

培养倾听的习惯是听能康复的重要一环,然而有些孩子,特别是听力损失较重,听力干预时间较晚,或伴有其他情况的儿童(如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耳蜗骨化等),更喜欢运用视觉来学习,这时候倾听习惯的培养就更需要方法的引导。

培养倾听习惯的引导方法非常多,今天先简单分享两个方法(当然各位也可以在下面评论中补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一个方法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概念,既然孩子更倾向于使用视觉来进行学习,我们作为引导者就要人为的给孩子制造和“看”相冲突的情景,让孩子因为惊讶将注意力转向正在说话的我们,从而激发起孩子听的欲望,这种方法被称为“冲突情景”。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和孩子玩过家家的做饭游戏时,我先给孩子做示范,炒第一盘菜可以将全部蔬菜道具放入锅里,用视觉来学习的孩子就会知道,在他炒菜时,也要将全部菜放入锅里。果然,换孩子炒菜时,孩子依样画葫芦把全部菜放入锅里。

注意,这时候我们创造冲突的时机来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不炒全部的菜(或偷偷把道具菜拿出来,或只留下特定的道具蔬菜),甚至把菜要全部都洗过,假装切好才下锅(在这时还可以输入很多抽象词汇)。

孩子会因为跟刚刚看到你示范的游戏方式不同而感到奇怪,这时候往往会看向和他玩游戏的你。我们就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用孩子短暂集中起来的注意力来进行语言输入,通常这时候孩子倾听质量会很好,因为孩子和你有共同的关注点。尝试几次之后,孩子就会知道游戏的方式有可能会随时变动,这样孩子与你相处时就会记得要先“听一听”规则,而不是“看一看”规则。



一气呵成
第二个方法也很有意思,Delia老师把它叫做“一气呵成”。

我们在教导孩子运用听觉时,经常会不厌其烦的抬高嗓门提醒孩子“注意听哦”,但是针对养成视觉学习习惯的孩子,我们可以在提醒后等待1~2秒的空白时间,原因在于习惯用视觉来学习的孩子,在我们提醒他注意听的时候是能够短暂听进去话,但游戏又开始时会马上回到擅长的感官(视觉)学习模式。

因此这1~2秒的空白时间是为了避免孩子马上回到视觉处理上,这样通常能让孩子保持在注意听这件事上。

举个例子来说(与上面的例子相同情景),在做饭游戏时,我在示范时还是将全部蔬菜道具放进锅里,孩子看到了就会知道等一下我要炒也要全部放入。等孩子炒菜时,我们就可以做出期待的样子,并呼喊“小厨师”,等孩子看向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一气呵成说完我要输入的所有语言,比如“小厨师,我要吃玉米,美味的玉米,就煮玉米吃吧”(借机会也可以教孩子蔬菜的词汇)。

这时候输入的语言是玉米,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我在这里重复了三次,并切成了三个短句,同时运用声调的特点重点强调,“小厨师,我只要一个鸡蛋,一个香菇,只要一个就可以”,这时候“1”就是重点,短短的时间内,孩子就会注意到这些,随着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短句可以逐渐延长,甚至可以成段表述。

以上两个方法都是在台湾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确定能帮助孩子建立倾听习惯的方法。当然,看与听结合才是最佳选择,偏重任何一种都是不完美的。方法的选择有很多条件需要同时考虑,就这两种方法而言,可能不适用在比较急躁的孩子身上,也不太适用于1岁以下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