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听力损失约占三分之一!是谁偷走了爸妈的“眼睛”和“耳朵”?-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老年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听力损失约占三分之一!是谁偷走了爸妈的“眼睛”和“耳朵”?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9-04-23

 

长辈们忙忙碌碌几十年,本以为退休了自己终于能好好享受生活,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带带孩子,四处玩玩。但现实是,很多中老年都有白内障和听力障碍的困扰,也正是眼睛上的这一片“雾蒙蒙”和耳朵上的“堵懵懵”,视力和听力上的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要依靠老伴和子女生活,也给家人带来负担。
今天,爱耳时代北京听力中心为老朋友新朋友开启了一场视力和听力综合科普的讲座。

一、白内障不可怕,久拖不治才可怕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60-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已高达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白内障是一种致盲性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直至失明,是人类的头号“光明杀手”。

有的患者一直拖着,最后甚至完全失明,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求助或报道可以说比比皆是。虽然老年人“老传统”想凑合,但是年轻人不能看着他们遭罪甚至还有失明风险。

在今天的讲课中,讲课老师为大家科普了白内障成因,预防和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调了白内障不能拖,一经发现需要立即就医。

爱耳时代健康科普系列讲座

二、听力下降不可怕,听不清装懂才可怕

国外研究指出,老年性听力损失与失智症具有关联性,由于听力受损者在生活中容易焦虑,不愿与旁人互动,导致失智症发生几率比健听同龄人群平均高4成。

失智症是什么?

失智症的叫法在台湾比较多,中国大陆又称痴呆症,香港亦称脑退化症。

为何老年痴呆与听力有关?

一般认为,老年性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并且并非年老时才会发生,由于内耳耳蜗或听神经出现退化,导致感音功能变差。内耳毛细胞负责感知声音和解析,但由于细胞因老化或噪音、疾病影响过度受损,这种情况是无法复原的,造成中老年人与他人沟通困难,甚至造成他人误解,影响社交能力,情绪低落,最后有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诱发失智。研究指出,老年听力损失人群的失智比例比同龄听力正常人群平均高出4成,并且智力衰退程度与听力退化程度成正比。大多数原本听力正常的人从45岁开始就开始出现轻度听力损失。

老人难以发现早期听力损失?

这是大多数人感到困扰的问题,很多人在听力下降后的第一反应是可以通过吃药打针等方式恢复失去的听力。然而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自然老化现象,很难通过治疗解决。在此大背景下,很多人选择听之任之,以至于听力损失逐渐加重,直到影响生活时才去“买”助听器,而听力学的大众科普不像视力或口腔那样普及,很容易陷入信息混乱的漩涡里。

 

99.9%的人都不太在意早期的听力损失。由于人类言语声多以低音域为主,而大多人的听力损失是高频先行退化,因此几乎感受不到,又没有定期检查听力的习惯,所以听力损失更多的是无形地在侵害听力,当我们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建议45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听损越来越重。

听力下降没关系吗?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有听力损失是自然现象,无需治疗或干预,这种说法来自大中华圈各民族共有的忌疾讳医的传统。但是一旦等到听力下降严重导致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时,往往都已经拖了5年以上。此时言语辨析能力已经变差,而长期听力损失未干预病情拖延8年以上,智力也会可能跟着衰退,听力受损程度越大,智力衰退幅度也越大。

视力和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不仅仅是生理层次的问题,更容易影响社交及人际关系。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视力或听力损失,应该尽快就医,尽早干预或治疗,别拖到严重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