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儿童被普通幼儿园拒收!为什么?-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耳蜗儿童被普通幼儿园拒收!为什么?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7-03-14

 

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一直是社会呼吁的焦点,人工耳蜗儿童在言语康复完成后往往会选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入正常的童年生活,然而这条路,却让人担忧。


为了上学……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孩子大多都是在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然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去言语康复学校进行康复,当康复完成后,一些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去普通幼儿园就读,在上小学前感受下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这个年龄的时间点大多在3-5岁左右。


如今,大多数普通幼儿园都会接收耳蜗儿童的,但是很多幼儿园会要求耳蜗儿童家长签署免责协议,大概内容就是如果耳蜗设备出了问题幼儿园无需负责任,也有的幼儿园会让家长签署人身伤害免责协议,大概内容是如果孩子植入体地方受伤幼儿园也是不负责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普幼,虽然不公平也就咬咬牙签了,这里面确实也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但是有些学校,说什么也不让孩子进入幼儿园。


幼儿园为何拒绝耳蜗小姑娘

上个月27日,山东就有个耳蜗小姑娘的妈妈求助地方媒体,她女儿在幼儿园上厕所时把胳膊扭伤了,后来孩子身体恢复后,幼儿园却表示不再接受她,为什么好端端地就不能入园了呢,之前明明都是可以的呀,再说协议也签了。地方媒体的记者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探访,园长称这孩子因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做了人工耳蜗,之前入园的时候许多老师就很担忧,纷纷表示不愿意接收,学校本着人道主义的想法,让家长先签了协议接收,不料孩子上厕所时将胳膊扭伤,顿时搞得幼儿园里很紧张,有很多家长也怕自己的孩子玩闹时碰坏了她的耳蜗,纷纷向学校表示要转班,幼儿园综合考虑,拒绝了她继续入园。现在孩子每天都会问妈妈是不是幼儿园放假了,为什么不带她去?婆婆说这样的事情不能让孩子知道,怕伤了她自尊心。



无奈与尴尬

这种令人气愤而尴尬的事几乎每年都有,虽然人工耳蜗已经普及很多了,但很多幼儿园仍怕承担责任而拒绝入园,还有的幼儿园怕别人说是歧视,则直接在入园面试阶段就用别的理由拒绝了,很多家长都曾跟爱耳君说过,有的幼儿园会说“人员满额了”;有的幼儿园会说“你家太远了不方便”,总之就是用各种理由搪塞。


其实,这也是我国耳蜗儿童入幼的一个缩影,签协议不仅在幼儿园有,许多小学也会在孩子刚开始入学时要求签署“随班就读协议”,就是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影响学校的绩效,有些老师一看签了协议,干脆就不上心了,反正你成绩好坏跟我没关系,跟学校也没关系。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是小学不能随便拒绝孩子上学,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权利,而幼儿园却没有类似规定。


这份苦涩,相信每个“过来人”的家长都体验过,很多家长直言,看到所谓协议的那一刻,心中虽有怒火却强忍住,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点委屈算什么。



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国对人工耳蜗儿童的健康成长规划确有不足之处,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些康复中心提倡自己办融合教育,把健听孩子和听障孩子一起招收办学。然而进度却十分缓慢,一方面政策限制,很难与地方小学对接,一方面是经济限制,没有国家补贴支持,这些学校很难生存下去。只有少数几个康复中心完成了融合教育的建设,而面对庞大的耳蜗家庭需求,这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普幼,很多孩子上课时明显听的很吃力,说话也不是很清楚,老师需要一对一盯着,怕设备被摔坏,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这对教师人员成本来说就很大,老师没有接受过培训,很多人连人工耳蜗是什么都不清楚,只知道价额很贵,整天都提心吊胆怕弄坏了。



社会认知才是硬道理

其实归根结底,是目前社会还是没有达成共识,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办法,虽有文件《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但那是针对小学以上的,并没有针对幼儿园,如果国家能出台一些便利政策,将入学标准规范化,入学流程规范化,相信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入园流程的问题好解决,而社会对耳蜗的看法却是很难解决的,听力健康在中国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看法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事。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佩戴人工耳蜗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是解决听力问题,而是让生活和普通人相比没有太大不同。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