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发生意外,然而意外总不断发生在熊孩子身边。据央视报道,西安一个男孩将一个响板玩具在另一个孩子耳边震了一下,被震男孩的左耳当场就出现了耳鸣的状况,甚至一度听力急剧下降,至今9个月过去仍未痊愈,双方的家庭都陷入了巨大的苦恼中,谁都不敢相信这就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儿子耳朵震伤了?这得多大声? 今年1月6日中午,家在西安的马女士接到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用老师的手机打来电话,说上午上科学课时,同学小飞(化名)用响板在自己耳边震了一下,耳朵开始嗡嗡响,中午还一直在响,学校卫生室建议去医院看看。 马女士开始并未在意,心想一个响板能惹多大麻烦,接到孩子后带孩子去医院就医,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左耳高频听力下降,耳部爆震伤,此后一直服药治疗。 在之后的六个月里,孩子的病情一直并未好转,耳鸣的现象时有发生,医药费已经花了八九千元,甚至尝试了助听器掩蔽和习服疗法,效果都不理想。 事发后班主任调查此事时,小飞曾经写过一份书面检讨。手写内容是:上科学课时,我们都在写作业,我有一题不会写,转过头问小石,他不给我说,我就用响板(路边摊购买的玩具)在他左耳边震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他说他耳朵一直在响。中午去学校卫生站,他的耳朵还在响。 虽然之后学校也多次联系双方家长协调处理,马女士也向当地教育局多次反映,但一直没有结果。她说这次意外对孩子伤害太大,药品有激素也影响孩子身体,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商谈中,自己提出了包括医药费、误工费在内2.5万元赔偿,学校说2万元合适,但对方家长不同意,至今儿子已经离开小学上中学了,事情还没得到处理。
市场上卖的各式各样的响板
确有此事,学校仍在协调解决
针对此事,学校负责安保工作的主任表示,此事事实清楚,的确是小飞将响板放在小石耳边震了一下,也有班上其他同学证明,小飞家长也承认。学校一直在积极处理,进行了很多次调解,每次调解都有记录,但小飞家长不配合,学校只能建议家长走法律渠道。他同时表示,因为意外在学校发生,学校也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因此和小飞家长提出学校承担15%的责任,小飞家长承担85%的责任,但对方不同意。
而小飞的爸爸说,开始学校打电话说治疗费应该不到1000元,后来居然要20000元。自己也没有回避责任,但事情发生在学校,孩子都是未成年人,学校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他更有意见的是,毕业时学校因为此事扣了小飞的学籍档案等材料,影响到孩子上中学,关于此事他也要有个说法。
原本用来打节奏的乐器,竟惹出大麻烦
响声可达80分贝以上
一个小小的响板,居然会将孩子的耳朵震出耳鸣。在这起意外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学校,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动作,就引发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所谓响板,就是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圆形塑料片(或木头片),工艺一般很粗糙,中心鼓起,按压中心后周边会翻转,发出一声响亮的“啪”的声音,原本是一种打节奏的乐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玩具。
据老师说,事发后,为了解响板到底威力多大,曾用响板进行了几次实验,确实很惊人,响声能达到80分贝以上。所以赶紧警示学生不允许玩这类危险玩具。
据学生们说,班里也流行过一阵响板,男生玩得多,把响板放在地上或者台子上,一压之后响板会“啪”地弹起来,有的弹起来时碎裂了,大家都觉得很刺激,每当有这类玩具出现时同学们就会纷纷来围观。
不起眼的小东西,使用不当就有危险
医生认为,高分贝的声音过度刺激了孩子们内耳里敏感而精密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很好地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从而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应叫孩子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听力受损,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损伤鼓膜,会使孩子的听力遗憾终生。像响板这样的玩具也不建议孩子们玩,特别是孩子在耳朵附近敲响,这种风险往往被忽视。目前,我国尚未对玩具发出的声音方面有相关明文规定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