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言语发育比别人慢,也许因为不会“玩”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6-08-26
每天早晨从睁开眼开始,我们便会与家人互动、与同事沟通、和他人交流,这些都需要语言做为基础。孩子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与人沟通、在校园里与同学及老师互动,都需要通过语言。如果(因听力问题导致)语言发育有问题,有可能在人际互动中出现困难,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要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别人顺畅的沟通就必须好好奠定语言能力。
原文作者: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听觉口语师/郑伊涵,本文有改动
幼儿阶段,玩具可以说是孩子的语言,游戏则是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游戏”对他们来说,是最在乎也是最快乐的事。游戏也关系着孩子整体的身心发展,可以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包括:动作、情绪、语言、社会行为与认知等。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玩”的过程,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且拉近亲子关系。
零至三岁为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幼儿大脑的发展速度较快,家长需把握这个阶段,为孩子打好良好语言基础。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各年龄层的孩子有其不同程度的发展,可以运用不同游戏方式和技巧,才能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依幼儿年龄,提供语言学习方向及活动提出建议。
这个时期的孩子时常挥舞四肢、把玩自己的手脚,抓到玩具时,时常拿来敲打,利用感觉来认识环境,也对大人的脸部表情与声音很感兴趣。因此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玩“肢体游戏”,搭配丰富的声音、夸张的表情对孩子说话。在喂奶、换尿布或玩耍的过程中,大量地输入语言,或帮孩子说出他的需求。这个阶段家长可多运用叠字词、宝宝语的技巧,例如:“布布臭臭喽,妈妈要换布布喽”,提升宝宝聆听的兴趣,有助于帮宝宝接收语言。
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会翻身、爬行、走路,也更有好奇心探索环境,家长可以多帮孩子接触生活周围物品的名称、告诉孩子他或你正在做的事情。此时孩子也开始学习多样化的物品操弄能力,不仅会敲打,还会拉扯、翻转、丢掉、拾起,对于有声光效果、因果关系的玩具更感兴趣,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声光玩具让孩子按压聆听声音。也可以开始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翻翻硬纸书、布书,教导书中简单的语词。或是和孩子玩躲猫猫游戏,让孩子认识物体恒存概念,并搭配语言输入,例如:“妈妈不见了,咦,在哪里呢?”“宝宝不见了,妈妈来找一找”等等。
这个阶段孩子慢慢发展出“配对”的概念,开始会把汤匙和碗、笔和笔盖等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家长可多把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把玩,并教孩子不同物品名称。孩子也喜欢把物品叠起来,可以通过纸盒、积木让孩子进行堆积游戏,训练精细动作,过程中也可带出“叠高高”、“积木倒了”等语言。孩子一岁半以后,开始学习“扮演游戏”,会模仿大人做事情、假装喂娃娃吃饭等,可以带着孩子边说边做简单的家事,例如:擦桌子、丢垃圾,不仅让孩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学习到许多词语。
两岁后孩子的游戏能力更广,角色扮演类游戏更趋成熟,并开始萌发“创造性游戏”,在稳定的手眼协调能力下,更能操作复杂的物品,孩子会喜欢涂鸦、玩黏土,或过家家,家长可让孩子学习搓揉黏土、捏塑简单形状,不但能训练手部动作,还可以在黏土揉捏过程输入多样化的语言词汇。也可以利用家中的锅碗瓢盆,与孩子假装做菜、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解做菜的程序与操作的内容,丰富孩子的语言及人际互动能力。
除了上述游戏,搭配儿歌教孩子也是很棒的语言学习方式,儿歌会使孩子感兴趣聆听,轻快的旋律、丰富多变的语调,能够加速孩子学习语言。随着孩子日渐进步,家长也务必要弹性调整与孩子说话的难度,输入的语言可从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比如从状声词转换为一般语词(汪汪—小狗,喵喵—小猫),从叠字词(饭饭、肉肉)改为讲一般语词,也可将句子长度由短句拉长至长句。而与听损孩子互动时,更需要使用“听能优先”的技巧,在物品给孩子看之前,先把名称说给孩子听,并加强重复目标词语。
语言学习越早越好,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开始按照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兴趣引导,通过不同游戏、儿歌或共读绘本,丰富孩子的语言力。孩子在游戏中所能获得的能力,取决于父母们陪伴的质与量,所以家长们动起来,陪伴孩子“玩”出语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