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行为测听,父母必须知道的几件事!-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小儿行为测听,父母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6-08-24

 


小儿行为测听

关于小儿行为测听,有位听力学前辈大师曾这么说过:小儿行为测听是幼儿听力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实际上是纯音测听技术在小龄儿童的进一步延伸,运用到不同小龄儿童的听力评估。



比如6个月以下幼儿我们可以进行行为观察测听;视觉强化测听可以为6个月以上的孩子做听阈判断;游戏测听可以让有一定行为能力和互动能力儿童参与。这些评估让听力师为儿童的听力情况的判断、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适应症选择、调机评估,以及康复效果的评估都有一个很好的参考,其应用范围广泛,同时拥有ABR、OAE、ASSR等客观检查不可替代的数据,能够全貌反映幼儿的听力情况。



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行为测听方案


通过小儿行为测听,我们得到的听力图能够全貌反映孩子每个频率的情况、听力损失的程度、每一侧耳朵不戴助听设备的情况、佩戴助听设备改善的情况与言语间的关系,以及听力损失的性质。


在小儿行为测试中,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意愿会决定小儿行为测听能否得到正确执行,因此,父母应该了解在小儿行为测听中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小儿行为测试需要孩子的良好配合,由于测试受到孩子身体情况、智力发育、听损程度以及言语能力等影响,在测试中可能不会像大孩子或成人那样主动配合,所有小儿行为测试除了需要孩子能良好配合外,还需要父母的共同参与。


首先,我们家长应该了解什么是小儿行为测听,以及测试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听力师给孩子做测试。


听力师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及相关情况制定不同的测试技巧,孩子们应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完成测试。




一、0~6月婴幼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采用行为观察测听,主要判断婴幼儿对不同刺激声可能做出的反应,听力师根据这些反应来判断孩子的听力范围。


家长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参加测试时,要保证孩子的身体状况良好,无感冒发烧,腹泻流鼻涕等情况。事先需与听力师沟通孩子情况,测试前一天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4个月以下的孩子可以处于似睡非睡状态,测试前要喝饱奶,换上干净舒适的尿布,穿衣不应过厚,服饰不能影响孩子肢体运动或让孩子感到燥热/寒冷。


父母进入测试室后,按听力师要求坐好,可以让孩子舒适平躺在父母怀里,这时可以喂一些奶或糖水,年龄大一些孩子也可以坐在父母腿上,家长用手扶着孩子的腰部。当听力师说测试开始后,父母应尽量保持安静,测试声出现时,切记不能向孩子做出任何暗示,比如用手指或身体晃动、探头观察孩子面部表情等。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现光影变化,或发出不必要的声响,这些都可能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如果孩子在测试中哭闹或不配合时,父母可以用平时常用的安抚技巧,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父母应该知道每一个孩子对父母任何细微动作都非常敏感,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二、7个月到2周半岁的幼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通常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对陌生事物或声音也会有一定的兴趣。由于听力问题,孩子此时通常言语发育较为缓慢,有的孩子会有胆小怕生的情况。


家长注意:这个年龄的孩子参加听力测试的前一天也应有充足睡眠,保证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为了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心理,父母可带孩子提前到达测试现场,让孩子先熟悉环境,配有儿童房的听力中心,孩子可以在里面现行玩耍,保持心情愉悦。进入测试室时需确保孩子衣服合适,垫好尿布。


父母进入测试室时应仔细听取听力师对测试方法的介绍,一般让孩子单独坐在指定位置,父母坐在孩子身后,对于小龄儿童或不能适应的儿童,也可以坐在父母腿上。当测试开始时,除上述不能给孩子任何暗示外,还不应对较大的声音做出反应(极重度听损儿童做测试时,有可能声音会很大,家长不应做出过度反应)。当孩子不能配合测试时,家长不能着急,更不能不断提醒、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反而让测试无法进行或结果失准。



三、2岁到学龄前

对于2岁以上到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的孩子,听力师会邀请孩子进行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游戏中会和孩子配合对声音做出反应,从而可以判断孩子的听力情况。如果有的孩子3岁多就可以主动配合做纯音测听,则不需要再进行此测试。


家长注意:在游戏测听中,如果孩子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干预晚,则有可能无法一次就顺利完成测试,有的孩子甚至无法配合测试。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与听力师沟通,学习可以让孩子建立听性反应的方法。可能会在测试不成功后回家进行先期训练,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与听力师沟通情况,听力师会根据情况利用“填图游戏”等方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听力图。


综上所述,小儿行为测听中,父母的配合和听力师的评估水平、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与听力师在测试前后充分沟通好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听力情况报告,而不是把孩子“扔”给测试人员就能得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