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人工耳蜗居然没申请专利,人工耳蜗之父怎么想的-新闻中心-爱耳时代

新闻中心

世界第一个人工耳蜗居然没申请专利,人工耳蜗之父怎么想的

信息来源:爱耳时代 时间:2016-07-11

 

前些年的美剧《豪斯医生》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剧中的内科医师豪斯大叔是一个怪人,穿着邋遢、性格刻薄、无视规则。凭借卓越的学识和高超的医术,这一虚构人物解决疑难杂症的本领让同行和病患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也是豪斯医生。当然此豪斯医生并非虚构。威廉·福斯特·豪斯来自赫赫有名的豪斯研究院,被誉为“人工耳蜗之父”。他用自己的发明,协助成千上万失聪者重拾听觉,过程颇为曲折。



Willian F. House 

图片来源:House Research Institute



刘海平/编译


威廉·福斯特·豪斯(William F. House)是世界首个单声道人工耳蜗植入设备的发明者。他发明的植入式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透过电流刺激听觉神经,协助成千上万失聪者重拾听觉。此外,他还发明了针对美尼尔氏综合征(Ménière Disease, 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的外科疗法;改进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把手术死亡率从40%降低到不到1%。


现在,全世界共有40多万人工耳蜗使用者,几乎都在使用多道植入设备。不过多年来,豪斯发明植入人工耳蜗的过程并不顺利,一路上也遭到了很多人的严厉反对。2012年,豪斯接受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听力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曾凡钢博士的采访,详细回顾了他发明植入式人工耳蜗的历程。



图片来源:House Research Institute


牙医到人工耳蜗之父


1923年12月1日,威廉·福特斯·豪斯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3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加州城市惠蒂尔,在那儿的一个农场长大。二战之后,从加州惠蒂尔学院牙科毕业的豪斯在海军医院工作,成为一名牙科医生,给病人实施脸部和颌骨重建手术。


1953年,豪斯从南加州大学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耳鼻喉科专家,并且最终,他像自己的哥哥霍华德·豪斯医生一样,专攻听力学和耳科。在洛杉矶市立医院当了一段时间住院医师后,豪斯加入了哥哥霍华德·豪斯创立的非营利研究机构“洛杉矶耳科基金会”,现改名为“豪斯研究院”。在这期间,豪斯常将显微镜作为他的研究工具,是首位将显微镜带入耳朵外科手术的医师。每个星期总有那么一晚,他都会去实验室做人耳解剖研究,看看自己能否在耳科手术程序上找到什么快捷方式。他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到人的耳骨时,他的第一感觉是很漂亮,就像人们第一次看到科罗拉多大峡谷一样,会有惊艳的感觉。


1956年,豪斯医生在洛杉矶市立医院工作时,几个失聪孩子的父母把他们带到豪斯医生这儿,但豪斯医生发现自己和同事们完全束手无策。不过此时,有位病人拿给豪斯医生一份剪报,上面介绍的是关于法国的Andre Djourno和Charles Eyriès医生在治疗一例失聪患者时,将线圈放在患者的耳蜗神经处,使得患者听见了声音。这激发了豪斯医生的灵感,他决定开始研究用电流刺激失聪患者听觉神经的技术方法。他和工程师Jack Urban合作,协力开发出第一款可穿戴式的人工耳蜗:一个长约为20毫米的五条电极系统,布置在耳蜗的各处,能刺激处于内耳不同部位的神经。


虽然豪斯医生和工程师Jack Urban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人工耳蜗的研发,但电极上绝缘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差,最初的设备在临床实验者体内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连接患者皮肤的接口常常失灵,而且让一个带有电的放置在脑部附近工作也是十分危险的,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花了十年时间。


后来豪斯医生发现,若将所有的电极连接起来,让耳蜗内部电极的电流传递到耳后的颞肌参考电极上,也可以刺激整个耳蜗,而且节电。受到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豪斯医生没有发现单个电极和多个电极产生的声音质量有明显区别。



图片来源:House Research Institute



斯坚持不申请专利


当豪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一档节目上公开了自己的研究后,大量的质疑声朝他涌来。有些医生和科学家觉得,这项设备根本就不起作用,即使有作用也是收效甚微的;有些人揣测豪斯做这项研究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金钱和利益;有些人苛责豪斯是在进行一场用迫切听到声音的聋人做人体试验的恶作剧;还有人说,这一并没有将患者完全带入听力世界的设备,多少损伤了患者的尊严。此外,虽然美国眼科和耳鼻咽喉科学会早在1977年便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耳蜗植入技术发展,却也公开抨击了豪斯的设计版本,转而支持那些尚在研究阶段且并未发展成熟的植入技术。


无论是豪斯本人,还是豪斯所在的豪斯研究院,都没有因这项设备的推出而挣到什么钱。豪斯坚持简化过后的单个电极系统,这与豪斯当年的竞争对手使用的多声道耳蜗植入设备截然相反。另一方面,豪斯不想限制其他研究者的借鉴与发展,因此他未申请过专利权,之所以和3M公司签署生产推广耳蜗植入设备的协议,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相信这家拥有良好声誉的制造商能生产出一些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在回忆自己做过的这项商业决定时,豪斯也承认:“我本来是可以更有钱一点的。”


1989年,享有豪斯该项设备发行权的3M公司,将发行权卖给了耳蜗公司(Cochlear),耳蜗公司后来也舍弃了豪斯的设计,转向发行更受欢迎的多声道耳蜗设备。虽然豪斯的耳蜗植入设备后来被其他一系列更复杂、更精密也更昂贵的电子设备所取代,豪斯还是很确信自己的设计版本仍具有实用性,并提倡将其推广给世界各国贫困地区的聋耳患者使用。


当豪斯医生被问及为何阻力重重却仍要坚持时,他答道:“我最不愿意去告诉那些听障儿童的家长,‘你们的孩子不得不学习手语,也必须送他到特殊学校去学习’。我觉得,只要能避免这种悲剧,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患者们能够听见后,他们欣喜若狂地告诉我,他们是多么的感激。一个两到三岁时接受我们的人工耳蜗植入的孩子,后来甚至成了一名语言学家!”豪斯医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投入这项未竟的事业中,因为世界上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听障者需要治疗,而他们付不起现有人工耳蜗的高昂费用。



图片来源:House Research Institute



学界的豪斯家族


即便非议众多,后来者还是不得不承认,豪斯的研究对推动耳蜗植入的技术发展功不可没。


198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人工耳蜗进入临床治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Mark Novitch说,“这是第一次有设备能够替代一种人类感知器官。”


豪斯医生的一位病人早期接受了人工耳蜗移植。1981年,他在给豪斯医生的信中写道:“我再也不用生活在无声世界了。”


美国国家听力评估和管理中心创办人卡尔·怀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没有豪斯的贡献,耳蜗植入技术的发明可能还会推后十多年,“他是这个领域的先驱。”1995年,为表彰豪斯在医学界做出的贡献,美国头颈外科基金科学院为豪斯颁发了奖项,并在颁奖词中称:“豪斯在耳科上引领的新技术和新概念,比很多人终其一生在人体上作出的研究还要多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威廉·福斯特·豪斯对人工耳蜗技术做出的卓越贡献,事实上,整个豪斯大家庭可谓是医学界的传奇家族。


在豪斯研究院,同事们为了区分豪斯兄弟两个,便以Bill博士和Howard博士分别称呼威廉·豪斯和霍华德·豪斯。实际上,豪斯大家庭里一共有九名医生,其中还包括霍华德·豪斯的儿子——约翰·豪斯,也就是豪斯研究院的现任主席。


威廉·豪斯的妻子朱恩·司汤达曾是一名护士,在豪斯的耳科医学研究方面她曾助力不少。两人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在共度64年的婚姻生活后,朱恩于2008年去世,豪斯于2012年12月因转移性黑素瘤去世。


在威廉·豪斯医生众多的患者中,最著名的大概是1961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Alan Bartlett Shepard)。1971年,豪斯医生治愈了艾伦·谢泼德多年来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导致的头晕,并让他当年能顺利指挥阿波罗14号登入月球。


参考文献:

Zeng, William F. House, MD, Audiology Pioneer. Hea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2, Volume 65, Issue 12, pp 32,34, 36. doi: 10.10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