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肺科医院核磁共振室内发生“惊人一幕”,一台轮椅“亲吻”上了核磁共振仪。
据了解,事发时,患者已完成检查,患者家属因心急将其从检查室内接出而把轮椅推进了检查室。由于核磁共振仪当时处于待机状态,仍具磁性,因此金属制轮椅被迅速被吸附到仪器上。
事发后,患者并未受伤,医院保安也及时进行对现场进行了处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医院当天停止了这台仪器的检查工作并于今天对仪器进行了维修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仪器的核心部件并没有受到影响,医院也没有要求家属做对此作出任何赔偿(并没有出现网传的300万赔偿)。据院方披露,这台核磁共振仪明后天就将重新投入使用。
那么问题来了
轮椅都能吸到核磁设备上,那么你的耳蜗呢?
这事说有的唠也有,说没的唠也没有,经过这么多年的科普,大伙也都知道,耳蜗植入者做核磁是有一套程序的,比如1.5T磁场强度该怎样处理,3.0T磁场强度该怎样处理,这些磁场强度的选择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主要还得看医院设备和医生对检查结果需求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除了小于等于1.5T的磁场强度下需要包扎处理即可进行检查外,大于1.5T的一般都会取出磁铁后才能进行检查(顺便提下,取出磁铁属于“相当小”的手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属于“主任医师懒得做”型的手术)。
有没有特别虎的医院敢在3.0T的情况下不取出磁铁呢,还真有
老外还真做过这样的实验,早在2014年11月20日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在线发表的一篇报告就提到这项实验,如果不按规定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会有磁铁移位、局部疼痛或不适等现象。那么不按规定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会怎样呢?秉承好奇害死喵的精神,韩国大长腿欧巴医生们做了这么个实验。
韩国Soonchunhyang大学医学院研究员Bo Gyung Kim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心记录了2003年到2014年之间来自18位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情况。在记录中,有16人进行了1.5T磁场强度的检查,另有2人接受了3.0T磁场强度的检查,这些患者全部完成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扫描,还有12人完成了大脑扫描。这些植入者都没有取出植入体,只是摘下外机而已。
在18位人工耳蜗植入者中,有13人顺利完成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且没有发现并发症或不适。然而另外戴着头部防护绷带的5位植入者却因为感到不适或磁铁移位而无法完成扫描,其中有一位植入者还发生了植入体(CI)磁极逆转(就是3.0T那位)。另外有三位在通过MRI扫描时产生严重不适的植入者的人工耳蜗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哪个医生敢胡来?
经过上面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定要按规定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再牛的技术,也得按规定来,一般情况下3.0T必须取出磁铁。就国内这医患环境,要是不按规定来,出点什么问题医生又得有生命危险,就凭这点来说,一般情况下哪个医生也不敢胡来。
说到这,顺便提一句,那些做了植入骨锚式助听器的,做核磁时跟医生提一句就成,一般把外部设备摘了就行,植入体不用取出,骨锚的植入体是钛金属,一般不影响检查,可以偷着乐去了。
安全检查,靠科普?靠流程?
话又说回来了,核磁共振的流程确实需要优化,这点大医院都做的都很好。听一个南方的家长说,她母亲在当地医院做核磁时,刚刚做完人还没坐起来,医生就打开检查室的门让家属进去帮忙。家属随身带着挎包,里面有一大串钥匙。刚靠近设备,整个挎包带着人就直接飞向核磁机。包里所有工资卡银行卡什么的全部报废。所以这种事情需要靠的是流程而不是科普来管控。
所以放心好啦,担心都是没影的事儿。